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/學術研究、教學參考、設計施工、旅遊導覽
[ IP授權版 ]
Database error: your query error
MySQL Error: 1030 (Got error 28 from storage engine)
《蘇州文廟》 
‧所屬分類= 古蹟的類型分類 > 文廟

蘇州文廟即蘇州府學,位於蘇州市人民路三元坊,北宋景祐二年(1035年)范仲淹以吳越錢氏南園舊址創建,范仲淹子純禮加以擴建,南宋建炎四年(1130年)毀於兵燹,紹興十一年(1141年)重建。此後,拓垣擴地,整修增建,先後達三十餘次,規模益壯。清咸豐十年(1860年)又遭戰火,同治年間整修,始復舊觀。清末廢除科舉制度之後,府學土地被侵佔蠶食,建築失於維護修繕,日益衰頹蕪穢。20世紀50年代以後相繼整修,逐步再現原來的部分風貌。

蘇州文廟在明清鼎盛時期占地達10萬平方米,殿宇巍峨,廳堂、齋舍參差,坊、亭林立,宏偉壯麗,歷來有“蘇學於天下為第一”之稱。范仲淹為提倡儒學,始建時把祭祀孔子的文廟和向生員傳授學業的學宮並立在一起,形成“左廟右學”的建築佈局。以後仁宗皇帝實行新政,把這種佈局形式作為定制向全國推廣,故有“天下有學自吳郡始”的說法。現今,文廟占地約1.33萬平方米,雖僅為極盛時的15%,但一些主要建築大多保存下來,佈局依然是“左廟右學”制,分成東、西兩條軸線,東軸線依次為戟門、欞星門、大成殿和崇聖祠,西軸線依次為泮池、七星池、明倫堂,兩個池塘上分別架有單孔和七孔拱橋。

文廟主體建築為大成殿,重建于明成化十年(1474年),以後雖歷經整修,但基本保持明代風格。大成殿為重簷廡殿頂,用材粗壯,結構嚴謹,牆面和屋頂通體杏黃色,坐落於高臺之上,莊重古樸。殿面南,面闊七間30米,進深十三檁21米,高20.5米。殿柱礎均為覆盆式石礎,廊柱礎加杵狀石礩,上廊柱礎和步柱礎加覆盆式木鼓墩。下簷斗栱用三踩單昂,上簷用五踩重昂。櫨斗後尾出翹一跳,跳頭上施三幅雲與上昂相交,昂上端支於挑杆之下,此挑杆系外側第二層昂之後尾,合下昂上昂於一處。殿前施寬廣月臺,月臺東、南、西三面圍以石欄,並各砌有踏跺。

文廟最具特色的建築為欞星門,它原為文廟的南大門,始建於元至治二年(1322年),明洪武六年(1373年)重建,後被拆除,於1980年遷建於戟門以北。欞星門系六柱三門四扉石牌坊,門、扉相間,通寬25.5米。青石沖天柱端雕雲龍、海浪圖案,中間兩柱高8米,其餘柱高6.86米。柱間橫枋雕行龍、雙鳳、仙鶴紋。扉門以青石板砌實,中間一方飾牡丹、葵花,雕刻粗獷渾厚,線條流暢。矮牆上端築筒瓦屋面,哺龍脊,牆體上的花崗岩壁鐫刻著團形牡丹和香草插角。該石牌坊規模之大,雕刻之精,在全國已不多見。

文廟內還保存著宋代以來的大量碑石,特別是“平江圖”、“天文圖”、“地理圖”和“帝王紹運圖”四大宋碑尤為珍貴。

 存入<我的古蹟檔案夾>    查看<我的古蹟檔案夾>     列印     上一筆    下一筆

企劃編輯 /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/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>>版權聲明<<